随着企业对公益慈善事业的深度参与,单纯的捐款捐物已不能满足企业的慈善需求,成立基金会来渗透企业的慈善战略成为企业的不二选择。然而,由于注册门槛相对高、企业人才储备和项目运作理念尚未成熟等原因,成立基金会是不少企业“难以承受之重”。 2007年,深圳市慈善会开始设冠名慈善基金,企业直接捐赠50万元以上即可冠名,后来随着全民慈善热潮的到来,这一门槛降至20万元。冠名基金可享受市慈善会的联合劝募资格,并参与慈善管理、见证资金的透明与公开,为企业试水慈善事业提供了便利。 经过多年发展,目前共有80多个企业冠名慈善基金在市慈善会落户,形成了一批非常活跃并具有现代慈善捐赠运营模式的“冠名基金”。企业冠名慈善基金成为一种新兴的企业战略慈善方式。 百丽创意公益基金推动的中国(深圳)皮革创意设计大赛,推动了皮革行业转型升级;市慈善会·歌力思艺术公益基金发起的“你买衣,我捐款”,以品牌价值吸引公众集资;首彩爱心慈善基金把慈善行为定位于社区,知名度和美誉度双丰收…… 2009年,市慈善会提出战略慈善理念,慈善的发展可与企业的使命、价值观、产品和服务相关联。经过几年发展,不少冠名基金把慈善融入到企业战略中,慈善理念贯穿产品研发、人力资源、运营、品牌等全过程,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赢。 从应急式捐赠到企业慈善战略 11月11日,第六届百丽创意公益基金中国(深圳)皮革创意设计大赛结束了决赛评选,参赛作品“未来之城”、“‘管’弦乐”斩获金奖。金奖得主可获得赴欧洲设计专业学校培训3-6个月或奖励10万元的创业基金。 这个大赛由深圳市慈善会·百丽国际创新公益基金主办,深圳市皮革行业协会承办。经过六年的发展,已成为发掘、培养皮革设计人才的一大摇篮。“这是我们冠名基金的明星项目,它蕴含着制造到创造的理念转变,为促进皮革行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,”百丽国际创新公益基金理事郑小兵说。 2008年汶川地震,2000万财物的捐献让百丽国际的慈善形象深入人心。和大部分企业一样,在成立冠名慈善基金之前,深圳百丽国际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方式主要是“捐助、捐献”。“捐钱捐物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表现,但这种在灾难时应急式的捐献比较难持久,企业慈善行为应该跟企业战略关联。”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说。 2008年金融危机后,中小企业面临转型升级问题。市慈善会的战略慈善与有效公益理念吸引了百丽国际。2009年2月,其7大个人股东联合捐资人民币800万元成立“深圳市慈善会·百丽国际创新公益基金”。 基金成立后,即以“推动产业升级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、共筑深圳设计之都”等为目标,资助举办了“中国(深圳)皮革创意公益设计大赛”等项目。 “大赛不但为获奖者参赛者提供了充足的创业和培训机会,更将获奖原创作品共享于皮革行业,行业内的企业都可参与将其转化为生产力,为企业节省大量研发和设计费用,提升了核心竞争力。”房涛说。 从企业捐助到发动社会公募 作为歌力思艺术公益基金2014年度公益项目, 歌力思携手“免费午餐”发起“你买衣 我捐款”公益活动:设立“爱心款”服装,以爱心吊牌为标识。每销售一件“爱心款”服装,歌力思将以该购买者之名向“免费午餐”公益基金捐助一个月(90元)免费午餐。 这不是歌力思第一次发起公益众筹。早在2012年,歌力思艺术公益基金与华裔旅美艺术家Alice Han进行跨界合作,购买其一些版权的艺术作品,印刷在丝巾上,推出系列限量版艺术丝巾进行义卖。丝巾售出的所有收益全数投入歌力思艺术公益基金内。 “‘公众筹款、购买版权、艺术加工、丝巾义卖、回馈社会’这一系列环节中,冠名慈善基金的身份赋予了它可能性,”房涛表示,深圳市慈善会·歌力思艺术公益基金通过市慈善会的联名劝募公募资质,向社会募集一部分资金,用于购买海外华裔艺术家的作品版权,关联歌力思的核心竞争力,将艺术作品与服饰生产结合在一起进行义卖,所得款项全部进入歌力思艺术公益基金回馈社会。 “可以从社会募集资金,这就为企业慈善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。”歌力思艺术基金总监王笃森表示,歌力思艺术公益基金设立前后最大的差别就是资金筹集方式的不同,设立之前单纯是企业拿出资金进行捐助,设立之后变成了企业捐助和社会公募相结合,更多的善款缔造了更多的增值空间;同时对企业的品牌、口碑和客户认同也是个考验。 成为非公募基金会孵化器 深圳即将出台的《深圳经济特区慈善事业促进条例》提到,人人皆可公募,即所有社会服务组织通过向民政局的申报,可经批准获得公募资质,各地也将设立慈善联合会,推动联合劝募,那么,到那时冠名基金的生长态势和生存空间将发生怎样的变化? 刚刚参加完“公益星火”计划的王笃森对冠名基金的前景保持乐观。他告诉记者,在由市慈善会等联合发起的“公益星火”计划中,歌力思艺术公益基金与芒果V基金合作了“城市之光”项目,为山里的孩子送去关爱与温暖;与“免费午餐”基金会合作了“你买衣 ,我捐款”项目,解决部分孩子的温饱问题。“冠名基金的意义也在于此,它给了我们一个平台,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价值共同体,可以与其他冠名基金合作,实现跨界和创新,”王笃森说。 “很多企业刚开始做慈善时可能存在项目不清晰、人才没到位等问题,冠名基金这个大家庭可以给它提供很多助力,”房涛告诉记者,非公募的基金会,减免税的资质需要一个过程。在刚开始做一些公共服务和公共活动的时候,需要跟公募的机构合作。市慈善会则是这些非公募基金会早期天然的孵化器。“我们也鼓励孵化成熟、现有善款超过200万元的冠名基金转向市民管局设立独立的慈善基金会,比如我们也成功输送了深圳市慈善会·松禾关爱成长基金变身为深圳市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等。”